Thursday, September 15, 2005

不捨的散與離

一同工身患重病,不得不退下戰線,辭職休病去。

聚合散離本是常事,我們亦不應太過介懷,只是今次的分離未免太早了。不論是她還是學生,也對今次的分別耿耿於懷,也許雙方的感情的交流還未滿足吧。未滿足也是應該,感情才剛開始就已經終結,任誰也不能釋然,何況她是一個真心付出為學生的老師?昨天學生數說她的「功績」:她不畏沉重的批改工作,竟能於批閱每位學生的作文後,寫上差不相同份量的建議;又曾於教學期間與學生打成一片,使一群英語不佳的學生主動地去學習…其實就是批改的質量已叫人汗顏,加上那份令學心甘情願主動學習的魅力,難怪只是相處了十天,學生對她已情根深種。今天再讀了她寫給學生信,那對學生關懷之情及未能看著他們成長的遺憾一起躍然紙上,看得心也沉下去,只是天父就是喜歡如此作弄,我們還可怎樣?

其實不只學生不捨她,只能與她共事一月的我們,何嘗捨得跟她分別?

Friday, September 09, 2005

說笑不說笑?

「Ben sir,您可否在堂上少說點笑,多教中文?」我班一女生戰戰兢兢地跟我說。

真叫人頭痛,若不說笑話,學生便會睡著,但說了又說我浪費時間,如今老師真不易為。我在修讀教育文憑時,老師曾引用心理權威指出一般人的集中力只能維持二十分鐘左右,若是中學生,那時間會縮減至十至十五分鐘,所以老師在安排課堂內容時必須每十五分鐘便轉換話題,因此我往往在每十分鐘左右便說一個笑話,轉換一下氣氛,讓大家的精神得以放鬆,然後再繼續上堂。然而,學生似乎不明所以,故此才有所要求。

不打緊,不打緊,少說點絕無問題。昨天我付諸實行,少說笑話,嘗試按詩意﹙這課時教李清照的《一剪梅》﹚授課,讓學生進入作者的思想世界。效果如何我不知道,但可以肯定,昨天有不少人是魂遊像外,其中以男生居多﹙男生不懂溫柔嘛!﹚。雖然該女生的要求合理,惜實行起來就必有不少人受不了,正所謂「順得哥情失嫂意」,還真令人頭痛。

再讀《揚州慢》

從前讀《揚州慢》只為考試,除了知道此詞是音韻大師姜夔的代表作外,根本讀不出趣味來,即使其後為人師,教授這首詞時,仍脫不了根深柢固的想法,但聽過蕭若元的講解,立即豁然開朗,以往未深究的事,一下子就通了。

《揚州慢》的典故

1.北宋時,詞人柳永在江南一帶遊覽,寫下《望海潮》

《望海潮》 北宋柳永
「東南形勝,江吳都會,錢塘自古繁華。煙柳畫橋,風簾翠幕,參差十萬人家。 雲樹繞堤沙。怒濤捲霜雪,天塹無涯。市列珠璣,戶盈羅綺,競豪奢。

重湖疊巘清嘉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。羌管弄晴,菱歌泛夜,嬉嬉釣叟蓮娃。 千騎擁高牙,乘醉聽簫鼓,吟賞煙霞。異日圖將好景,歸去鳳池誇。」

2.其時金國國君元顏亮讀了「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」﹙深秋中桂花處處,十里長河四周荷花﹚兩句,對江南極仰慕,寫下《七絕》。

《七絕》 金主完顏亮
萬里車書盡混同,江南豈有別疆封?
提兵百萬西湖上,立馬吳山第一峰。

意為「秦始皇將一切統一,江南此地豈能由別國﹙宋﹚統治?我將興百萬雄師往西湖,立馬在吳山第一高峰」。隨後他舉兵入侵,幸得南宋兵將虞允文洞悉,起兵反抗,大敗金兵於采石磯﹙史稱「采石磯大捷」﹚。元顏亮兵敗逃走,被臣下所殺。

3.雖然江南保住了,但金兵入侵時進駐揚州城,使那裡飽受摧殘。當時文人謝處厚得知元顏亮因柳永的詩句而興兵南侵,一時感觸,寫下此詩:

無題 南宋 謝處厚
誰把杭州曲子謳,荷花十里桂三秋
哪知卉木無情物,牽動長江萬里愁。

意謂想不到「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」這些「無情物」,竟令長江萬里人民的慘遭戰亂。而《揚州慢》中的「自胡馬窺江去,廢池喬木,猶厭言兵」三句,指的就是此事。

4. 從前令元顏亮為之醉倒的「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」,到了南宋,已變成「過春風十里,盡薺麥青青」,甚至「廢池喬木,猶厭言兵」

5.唐代揚州因鹽業發達,所以揚州極為富有繁華。杜牧在詩作中表達了對揚州的欣賞﹙「杜郎俊賞」﹚,所以姜夔才說「算而今、重到須驚」

《贈別二首之一》 杜牧
娉娉嫋嫋十三餘,豆蔻梢頭二月初
春風十里揚州路,捲上珠簾總不如。

《遣懷》 杜牧
落魄江湖載酒行,楚腰纖細掌中輕;
十年一覺揚州夢,贏得青樓薄倖名。


《寄揚州韓綽判官》 杜牧
青山隱隱水迢迢,秋盡江南草未凋。
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?


只看《寄揚州韓綽判官》最後一句「玉人何處教吹簫?」,可見從前揚州城常有音樂,熱鬧非常,惜今天已成「冷月無聲」

6. 「二十四橋」是「二十四條橋」還是「一條名為『二十四』的橋」向來有所爭論,若是後者,則又稱為「紅芍橋」。故「念橋邊紅藥,年年知為誰生?」一句另有一層深意。